close
內容來自YAHOO新聞
類風濕性關節炎 常遭誤診而延治
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風濕免疫科主任黃春明表示,類風濕性關節炎是自體免疫系統障礙,體內滑膜長期處於慢性發炎,導致關節腫痛破壞而且無法恢復的疾病,詳細致病機轉仍不明,發病過程緩慢而漸進;若沒有好好控制,長期發炎將導致關節變形,嚴重者四肢殘障及全身器官受損到生活無法自理。
黃春明舉案例,61年次謝小姐12年前生下第三胎後,雙手中指與食指經常會無緣無故卡住不能動,需要另一隻手扳開,漸漸地雙手關節開始像骨折般的痛;中醫認為是肩膀受傷影響手部關節,骨科醫師則認為是扳機房貸苗栗西湖房貸指,轉診後確診為罹患類風濕性關節炎。
類風濕性關節炎症狀包括關節疼痛、僵硬、腫脹,尤其早上起床的時候,用手接觸關節時會有暖暖的感覺,皮膚發紅,手腕、手指關節和膝蓋等,並常有「對稱」的情況出現;另外,皮膚下出現類風濕結節,全身症狀為疲勞、食慾不振、體重下降、貧血、肌肉痛、輕微發燒、整體有不舒服的感覺,常有患者以為是痛風或是運動傷害而延誤治療。
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過敏免疫風濕科主任魏正宗表示,目前治療類風濕關節炎藥物包括類固醇、非類固醇抗發炎藥、抗風濕藥物以及生物製劑,前三類大都以消腫止痛、抑制發炎及免疫反應為主,而生物製劑還能延緩骨骼關節破壞。目前台灣的生物製劑及小分子標靶藥有很多種,用藥頻率從1周2次到1年2次都有,效果都不錯,尤其在與B細胞相關的疾病,B細胞標靶藥物的生物製劑會更適合。
新聞相關影音
全站熱搜
留言列表